毁灭礼拜四的计划是木下半太制定的
大家——我是不小心一秒转生了的536!抱歉这么突然!
我心里的双胞胎故事只有一个并且在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人提了一百遍。就是日本那个去你家综艺里拍到的,失散多年的双胞胎相遇并成为恋人,相恋后发现彼此生日是同一天来自同一个地方还以为是天赐的缘分。结果结婚前发现原来彼此是兄妹,缘分原来是血缘的缘。无奈分手后男方无法接受这种痛苦自杀了,最后女方在垃圾堆一样的房间里讲述了这一切。
校园霸凌相关
我没有办法看任何霸凌题材的作品,而且很不喜欢类似黑暗荣耀这样将霸凌奇观化的作品。
我自己亲历的校园欺凌是另一回事,我当时完全不知道自己被欺凌了,也从未听说过霸凌这个词。但是在学校的每一天我都想死,对学校和同学和老师除了恨就没有其他感情。我没有挨过打,我身上也没有卷发棒烫出来的伤痕,但我知道我的痛苦是真实的。
中国的校园霸凌并不完全跟家境跟社会地位挂钩,他们只是厌恶跟自己不一样的人,然后不允许这一类的存在。我们班上有男同学只是因为“娘娘腔”而被欺负,被其他人扒掉裤子关进扫帚间,这就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发生在教室里的事情。但家境仍然在这里发挥了作用,家境更好的被欺凌同学很快就转学走了,而有过同样经历的家境贫寒同学却在这种有毒环境下被迫忍受了三年。而欺负他们的人,家境基本处于他二人之间。
就我自身经历来说,校园欺凌不是黑暗荣耀那种很激烈很多伤疤和证据的东西,中国的大部分校园欺凌可能根本没有肉体上的伤痕,但是会像刀子一样扎心,然后留下长时间的心理阴影。
黑暗荣耀这类作品让我几乎无法对人开口诉说自己的经历,因为没有这类经历的人对校园霸凌的想象就是被这类影视塑造的。可我身上都没有伤疤,我怎么能证明自己被霸凌过?我对那些霸凌者没有想要毁灭他们的激烈感情,那我怎么能证明他们的作为真的值得被痛恨?
将校园霸凌和社会阶级挂钩,将霸凌者和被霸凌者的关系作为社会的贫富差距在校园中的折射,当然符合另一种更大的社会叙事,也迎合了观看者们的想象,但它不应该成为校园霸凌中唯一的叙事。校园霸凌中有很多种情况,真正应该谴责的是大家对整齐划一的推崇、可以塑造的封闭的小圈子环境和对人的单一评价维度。
但跟黑暗荣耀相比,我更讨厌的是,中国的作品中根本不存在校园霸凌。
这段话想说很久了,可能说着会有点怼人的感觉,没有错,确实是有这个意思。
在豆瓣生活组看过一个帖子,内容可能有点出入,大概就是有个人在微博刷到一条陌生人说想死,几条负情绪的微博。这个人怕出事就打电话报警。报警之后又看到陌生人说警察还有爸妈周围的人都知道了,骂这个报警的人。这个报警的人就有点委屈同时又有点不解说,之前被科普说网上想死是求救的信号,自己是不是做错了。
评论基本都是站在报警人这边。有的说这个人不该把这些东西随便发在微博上,发微博不就是会被人看到吗,想自己呆角落就写日记去啊。还有的说反正自己以后看到了也会报警,但求问心无愧。
我有几点想说:
1.说想死并不意味着要自杀,正如抑郁情绪和抑郁症是两回事。微博这些平台是广场没错,但并不是只有心里健康的人才能发。说想死的话也是一种情绪发泄而已,都可以发,也不需要人拯救。经常上网的人已经习惯在网上发真实无修饰的话,这并不是他们在求救的意思。
2.请没有接受过专业心理咨询的人不要做这种随意报警的事。
第一,明明可以选择在评论安慰或私信询问是否需要帮助,却偏偏要选择做这种让别人难堪给别人生活添麻烦的事,这真的是正义之举吗?
第二,网络报警阻止说想死和在现实看到有人在河边想跳上前劝阻的情况不一样。在现实可以劝说完就走,也不会打扰到这个人的生活。那才叫做了好事。
第三,请不要高估自己的人性。打电话报警是为了救人,之后被人骂而不是被感恩的时候觉得委屈。是不是在那一个瞬间有种想当英雄却不能的挫败感,是不是觉得对方不知感恩?设想一下,这么想的人多了会不会变成集体的网暴指责这个人不知感恩?
第四,知道只是想在网上发泄最后却召开家长警察的人是怎么想的吗?
”我只是发泄一下,一时想不通而已,为什么要把事情闹这么大?为什么要把无关的人卷进来。”
报警的人有没有想过,如果说想死的人真的能依靠ta的家人朋友老师领导,那她怎么还需要在网上发泄呢?或者她选择在网上发泄,是不是因为她就是不想让身边的人知道,因为她觉得别人帮不了她只能自己帮自己呢?
我真的恳求这些凭着自己朴素的正义观的人,不要再发挥自己朴素又冲动又帮不了人的做法了。如果真的那么想帮别人,先去学专业心理知识再来说。或者干脆就视而不见,不要理也不要管。
真剑吃、麦路!
一笔奏上!
原账号GeminiRei536@wxw.m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