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专业的事干得特别扯淡,扯淡的事干得特别专业,现在整个中国上上下下还算有点高明在里面的,也就是宣传部门了。你看这一堵一疏,组合拳打得棒棒的。好在现在只能管到网络,线下你稍微留意一下身边人的言谈,就没一个有好口气的。
昨天说到《财政的钱去哪了》这篇文章,读的时候就隐隐觉得里面隐藏着一个可怕的结论,刚才突然想明白了:根据作者提供的数字比例,1、政府开支里有40%是债务,这就意味着,政府花每收入一块钱,就敢花1.667元;2、政府开支里有60%是用来养自己的,只有40%是用来做正事的(投资+社会福利)。
结合这两点你发现什么?
1、政府每花1.667元,只有1块钱是自己收上来的,而这1块钱全用在了自己身上(60%)。
2、至于干正事的钱(占开支的40%,也就是剩下的这0.667元),全tm都是借的!
3、考虑到政府借钱最终还是民众在还(以通胀/加税的方式在不断借新债还旧债的过程中消账),相当于政府先是打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旗号找民众收了一道钱(国民收入的25%)并且全都用于养它自己;要干活怎么办呢?再找民众借一道钱(相当于国民收入的16.67%,只不过是以未来要偿还的债务的形式),这回才是用在干它应该干的事上。
如果你觉得以上的计算过程太复杂,只需要记得:政府花在“做政府该做的事情”上的每一分钱(投资+福利),都是找你借的;至于找你收上去的钱,都花在他们自己身上了。
机智,太机智了。
现代人在政治生活中的一项重要技能,是把数字还原为体感。比如高铁负债六万亿,每年维稳经费一万多亿,这到底是个什么概念?对我们个人而言意味着什么?每个人都需要还原为自己的“体感”,才算是对这个数字有真实的理解。而这里有个常见误区,那就是直接除以14亿。账是不能这么算的,对国家而言,能提供正向现金流的韭菜(真正的资源基本盘)其实并没有那么多。再怎么敲骨吸髓,很大比例的一部分人也是收不上来什么钱的(甚至还要花钱)。对此我有一个简易算法:你掐头去尾就算这个国家有一亿中产好了,任何数字,直接去掉后面那个“亿”,就是平均每个中国人的真实体感。比如维稳一年要花2100亿美元,那就是一万四多一点;援助俄爹一年是1000亿美元,那就是差不多七千;雄安新区投了4000亿,那就是每人四千;高铁欠了六万亿,那就是每人背六万的债……你按这个思路再看新闻,就知道血是怎么一点点放干的。清清楚楚,酸爽极了。
还有一种关于人均负担的“体感”的算法是这样的:以2020年为例(GDP是101.36万亿),劳动者收入占GDP的比例是44.4%,再加上3.21%的社会福利,也就是普通民众在经济增长这块蛋糕里分得了47.61%(48.26万亿)。相当于14亿人每人2872元/月。这就意味着,一个挣不到三千块钱,是中国普通劳动者最具代表性的经济水平。所以,当有人说高铁负债六万亿,相当于每个中国人欠了四千多块钱的债时,真实的“体感”,就是你要想象一个每月挣不到三千钱的人,背了四千多块的债——这才是对于“高铁负债六万亿有多严重”这个问题的正确理解。
从这张图表能够很清楚地看出,所谓“大国梦”的具体代价,就是让每个中国人的收入缩水一半。作为一个人口和资源禀赋与中国差不多的国家,印度为什么能够做到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例几乎是中国的两倍?不是因为它有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而是因为它没有中国这样的国际战略。简单说就是,印度在各方面都和中国类似(甚至连身边有一个具体的军事对手这一点都很像),区别只是在于它安心当自己的地区霸主,而不奢望挑战国际秩序(对外不用撒币对内不用维稳也没有全面的意识形态对抗)。反过来说,只要中国收敛自己的战略野心,不幻想什么东升西降,单凭这一点,中国人的收入就能翻倍。所以,下次有小粉红说“打台湾我捐一个月工资”的时候,你可以反问一句:如果不打台湾,你的收入就能凭空翻倍呢?
说到不准出现穷人,我承认我又一次猜错了爹的底线。看隐入尘烟的时候,我觉得这个电影非常糟糕,因为它对于贫穷的描绘太过唯美,简直就是20世纪初西方殖民者在非洲斜阳下拿着望远镜欣赏狒狒时为这个残酷世界和谐美好的瞬间热泪盈眶的那个调调。但我是真没想到,爹比我还讨厌这部电影。因为问题根本就不是如何描绘穷人,而是根本就不应出现穷人,因为中国就没穷人——这他娘的谁想得到?
关于要不要躺平,我觉得很多人都误解了躺平主义。躺平不是什么都不干,只是不干他们要我们做的事情。这个社会是一个大型的“西部世界”,在做人做事的时候,多想想自己是不是被程序设定的。躺平是避开程序设定的一条道路。
背后的故事令人....
RT @ATO8964@twitter.com
才知道著名的戚家军竟然是因为「恶意讨薪」才在历史中销声匿迹的……
万历朝鲜战争爆发时,戚家军也一起被征用到了前线,为了鼓励士气,朝廷答应他们工资翻三倍,结果打完之后就忘了这事。
被欠薪的军人忍无可忍,决定群体上访,最后被官员以发薪的名义骗到了操场上遭到屠杀,戚家军从此消失……
“徭役”,也就是直接征发人力,现代国家很少用(除了义务兵役)。这当然是好事,但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对于国家(以现代财政手段)事实上是在怎样役使人民,是缺乏体感的。比如说,广东省2022年防疫开支是711.39亿,什么概念呢?以广东人均可支配收入4.7万来计算,相当于去年这一整年里,光防疫这件事,就征发了151.36万人(一年的劳动所得),只不过大多是间接的而已。而一百五十万人又是个什么概念呢?秦始皇修长城征调了三十万人(也有百万的说法,但那应该是指前后九年的总和,取每年三十万应该是比较合理的),相当于当时全国人口的1-1.5%(公元前221年的总人口有不同估算,大致是在二到三千万之间),而151.36万,占广东省常住人口的比例是1.2%——这不是巧了吗这不是?
大概有点明白,殷剑峰在《财政的钱去哪了》这篇文章里,是怎样算出“政府分走国民收入的1/4”这个关键结论了。
以2022年广东省的数据为例。
常住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5.92万亿,这也就是民众(包括企业和个人)在交完各种税费之后挣到手的钱。
而政府一年挣多少呢?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28万亿。也就是说,2022年广东的新增可支配财富这整块蛋糕,总共是7.248万亿。
可是,能不能说政府在这块大蛋糕里只拿走了18.3%呢?不能,因为政府还有一项额外收入叫“政府性基金收入”(也就是卖地收入),这笔钱(0.52万亿)归根到底还是从(本来已经分配给企业和个人)的5.92万亿这块蛋糕里抠出来的。
也就是说,在总共7.248万亿的国民财富这块蛋糕里,政府分走的份额是1.328+0.52=1.848万亿,占比25.5%,正好是1/4左右。
https://news.sina.com.cn/o/2023-01-13/doc-imxzzwie2245140.shtml
关于中国政府逆天的财政汲取能力,有一个大致的系数可供参考。1、在预算收入(这是绝大多数正常国家政府的主要收入)之外,还有一笔44.5%(根据2019年数据)的额外的卖地收入(由于土地国有而且刻意控制供应,这几乎是一项可以无限变现的资源);2、政府开支里有40%是债务(别国政府也不是不借债,但中国是罕见的公共部门杠杆率超过私人部门杠杆率的国家)。这两个因素叠加,就意思着与正常国家相比,衡量中国政府的财政能力时,要乘以1.45(以土地为杠杆)再乘以1.67(以债务为杠杆),加了这两个杠杆之后。中国政府的财政能力,是其实际拥有的经济规模的2.4倍。这也就难怪中国的GDP不到美国的80%,但是中国政府却显得更为财大气粗——因为折算下来,在体感上,中国领导的底气是美国人的两倍。所谓“制度自信”,从账本上看,其实就是这么回事。
尽管中国网民针对农历新年被翻译成Lunar New Year的抗议之声此起彼伏,甚至有人在现实中破坏包含“Lunar New Year”的宣传物
但从各个新闻里看到,似乎中国官方在今年依然还是坚持使用Lunar New Year来庆祝这一节日。
拿小人物的梦想讲宏大叙事的故事,上一个成功案例,还是库尔班大叔的小毛驴。这回又加入了伪纪录片+短视频+广告植入,也算是与时俱进吧。唯一的问题是文艺工作者不给力,要是以小号开场,最后以像《库尔班大叔你去哪》或者《亚克西》这样专门应景创作的歌曲收尾就更好了,而现场居然合唱了一个《阳光总在风雨后》(这可是1997年的歌),这是有点偷懒了。
人形矿石、韭菜、耗材、反思怪、奇迹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