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しいものを表示
1923 さんがブースト

面对苦难,有两种精神上的自救,一是把ego变到最大,一是把ego变到最小。二者没有优劣之别,只要不相互鄙视就好。前一个进路比较好理解,也比较容易得到普遍认同,比如代表人物铃木凉美,从AV女优变身为作家和学者,相应地也就把伤害和消费自己的人和文化,降格为研究与分析的对象。虽然这场拉锯战仍然在进行(她在出书做宣传的时候仍然会面对这个标签以及相应的质疑),但至少能打得有来有往,而这本身就是一场胜利。后一个进路则往往伴随着误解,似乎受害者自我接纳了对自己的伤害、贬损和物化。旁观者也往往会生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之叹。是的,的确有这种可能,但是如果你读过一点西方哲学,就应该知道还有另一种可能。在思想史上,不可剥夺的绝对精神自由/个体意识/普世的人道主义的觉醒,其实是在奴隶意识中首先发生的。黑格尔对此有辩证的理解,尼采则对此深恶痛绝,但无论如何这是一个事实。因为(以下是常识的理解而非哲学层面的)失去了一切的受迫害者才最能意识到,接受一个不堪的自己,直面人性中的各种阴暗,才是真正通往自由的道路。只不过在现实生活中,这条道路很难找到典型的代表人物,因为他们并没有著书立说的理论兴趣,只能在只言片语里感受其人生态度。就此而言,我最被狗头萝莉触动的一点,是她在回应为什么总是大尺度出镜的质疑时,非常平静地说:“因为虚荣,享受被关注”。我总觉得,庄子所谓的“至人”也不过如此——是什么就是什么,不悲哀也不愤怒。这样豁亮的人都没有活路,才是最值得愤怒的事情。

1923 さんがブースト

@数据轰炸机

这个道理我以前说过:经济数据在经济上行周期没啥用,繁荣是发生在每个人身上的——每年都增长的收入,厚厚一叠的年终奖,眉开眼笑的小店老板,日新月异的街景和供应充足的商品,都在告诉你,经济十分繁荣,前景一片光明。而数据的作用,只是提供给你一个谈资而已。

同样的道理,数据在经济下行周期也没啥用。你时刻都处于被裁员的威胁之下,你的收入开始下降,年终奖没人再提,你的朋友们生意亏损唉声叹气,你看中一款包包但是不敢下手,路边你吃惯的小店关了门。萧条就发生在你的身边,这个时候再怎么胡编数据都没用,你对萧条感同身受,生存已经艰难无比,又怎么可能相信GDP又增长了3%。

经济数据只在一个场合有用,就是转折期。无论是由盛转衰的转折期,还是由衰转盛的转折期,数据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能告诉我们,资金正在撤出或者涌入哪些行业,民众正在放弃或者接受哪些消费,哪些人群正岌岌可危随时暴乱,哪些人群正坐拥暴利需要加强管控。数据将会告诉我们萧条即将到来,或者萧条即将结束,这个转折的过程将会持续多久。事实上,这就是统计部门存在的最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意义。

可惜的是,我大中国的统计部门,根本承担不起这样的责任了。2016年的转折期到来的时候,我无数次大声疾呼,无数篇长文引爆全网,引发的却只是统计部门亲自下场跟我辩论,无数媒体对我口诛笔伐,以及无数次的全网封杀。他们极力声称经济一切如常,根本不存在转折。于是经济政策完全不做调整,我大中国终于陷入了债务漩涡。

而在今年这种相对2016年更为重要的转折年份,每一份数据都极为敏感,对于理解萧条如何发生,复苏如何进行,对于制定更有指导意义的经济政策,都具有无论如何高估都不过分的巨大意义。

然而我们现在的数据水平,就相当于闭着眼睛高速过弯。指望成功转弯,唯有依靠奇迹了。

1923 さんがブースト

在真正的大势面前,小聪明其实是很可笑的。去年签这笔石油大单的时候,估计中国人比俄国人还得意:用外贸挣美国人的钱,拿出其中的一小部分以石油贸易的名义给俄罗斯输血,再让俄罗斯出面跟美国佬硬刚。妥妥的花小钱办大事,用美国人的钱打美国人,而且谁也挑不出我的毛病,诸葛再生也不过如此了吧?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有两件事是他们怎么也没想到的,第一是俄爹比想象的难养得多,乌克兰战争每天要花好几个亿的美金(俄国自己说是3.4亿,美国人的估算是每天9亿),你那1亿吨的石油大单,就算每吨贵出几百美金,这笔孝顺钱也折腾不了几天。另一个是美国人动作真果断,一旦发现你吃饭砸锅,各种制裁手段跟不要钱似的一个接一个。“挣美元-贴俄爹-抗衡美国”这个大循环,实在是很难建立得起来。

1923 さんがブースト

你先想象一下,高铁上自家小孩把邻座的水杯打翻了,一个没有素质的家长会如何应对这个事情,然后再看流浪气球这个事情的外交应对,就会发现这完完全全是同一个模式:1、第一反应绝不是道歉,而是“我们又不是故意的”(这就已经足够惹怒任何人了);2、注意力永远集中在对方的态度上,而不是如何解决问题上,具体来说就是反过来挑对方的理——“你这么激动干什么”(到这一步可以把任何人气疯);3、为了给自己挽尊,不惜把事情变得更糟,后续如何不重要,反正气势上不能输。特别是在在布林肯推迟访华之后,说什么“中美双方都没有宣布过什么访问,美方发布有关消息是美方自己的事情”,这就纯粹是在耍流氓了——你直接说“表示遗憾”不就行了?不介,非得说一句“我又没请你,你爱来不来是你自己的事”,这种除了找点嘴上便宜之外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的话,稍有点体面的人,都是不会讲的。庙堂与街头流氓,画面感真是越来越像。

1923 さんがブースト

我一直觉得,中国的事情,拉胯,比阴谋具有更大的解释力。比如气球漂到美国这件事,你想想咱国火箭残骸都是既无制导也不分享追踪数据砸哪儿算哪儿的,也就不奇怪气球到处乱飞这样的乌龙了。但是我转念一想,有没有可能,是中国也知道美国知道中国拉胯,所以就以拉胯为伪装,真就弄了个刺探军情的间谍气球呢?但是我又转念一想,不对,因为如果真是预判了对方的预判,那么事后的解释,也就是说“这只是一个气象气球”,功课应该再做足些,至少得多讲讲咱这儿的气象气球到底是怎么回事吧,好歹让气象部门的人出来表个态啊。既然事后的反应仍然这么拉胯,那就应该不是有预案的,整个事情真的就是完全因为拉胯。但是再再转念一想,还是不对,有没有可能,是军方某个部门真就故意来了这么一出,而事先跟气象部门和外交部部门都没有沟通呢?也就是说,本来是想以拉胯为伪装的来着,但是由于各部门协同实在是太拉胯,结果作为伪装的拉胯,最后就成为了真正的拉胯……【人生何处不精分】

真不明白白酒有什么可喝的,完全体会不了那个口感,反而比较喜欢喝精酿啤酒,喝起来的时候真的很棒,而且根据心情的不同,每次品味出来的味道也不一样。

1923 さんがブースト

在过街天桥上站着发呆。一个大姐过来问:找活干不?我很欣慰。以后谁再说我不接地气,我就拿这个怼他——劳动人民认我,你算老几?

1923 さんがブースト

@数据轰炸机
我大中国一直以来的经济核心特征,毫无疑问就是“投资驱动”,大规模的基建投资、产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真真正正的拉动了经济建设。
在这里必须注意的是,所谓投资驱动,本质上就是建设驱动,因此催生了规模庞大的建筑行业:12万家的建筑企业和5千万的在册就业人员(事实上远远不止5千万)。
然而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十分畸形,将杠杆做到了极致。今时今日没有一家建筑单位愿意养着建筑工人,全散布在包工头手里临时需要的叫过来用一下,工资一年结一次,平时只需要买点粮食养着工人就好。没有一家建筑单位愿意购置施工机械,全都是需要的时候租几台,一年结一次租金就行。整个行业流行的就是所谓轻资产高负债模式。行业现金流的维持全靠工程款的年底逐级及时结算。但凡有一个结算环节跟不上,整个行业都得坍塌。
这么说吧,但凡一个行业以轻资产为荣,那唯一的可能结果,就是整个行业整体走向灭亡。绝无其它可能性。
2018年全国经济普查,建筑行业的整体流动负债141758亿(数明白这是多少亿了吗?,注意这只是流动负债,也就是短期借款+经营性债务,还不包括长期借款),但是全行业的净资产只有74762亿。也就是但凡工程结算环节稍微出点问题,把整个行业的净资产全卖了,也只能还掉流动负债的一半。
玩轻资产高负债玩到这种程度,对我国“投资驱动”型的根本经济模式来说,唯一的形容词就是:经济的高楼大厦全建在蛋壳上,经不起任何风吹草动。2022年房地产扑街,工程款结算不出来,建筑企业排着队破产,光特级和一级建筑企业就破产了100多家,以前名震天下的建筑南通系全军覆没,全部破产。
2022年下半年,受遵义事件影响,城投债净融资量连续数月都是负值,基建工程的结算率随之剧烈下降。这一后果必然在2023年表现出来。所以,接下来我国的投资驱动型经济模式还能不能维持下去,整个建筑行业的经营模式是不是要整体打破,血洗,再重建,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极其严峻的问题。
不过除了我个人忧心忡忡,至今没看到任何对策性的研究就是了。

当我们成为下一刻的自己,那时候的我们绝对不会想到关于自己未来的一切正在前方等着自己,而自己却毫不犹豫的撞了过去,没有刹车,也不会刹车。

延迟退休是人矿发挥自己余热的最后机会,所有人都应该大力支持。

听说看黄是老钟人翻墙的动力之源。

宏大叙事既给人正能量,也给人以压力。

多生孩子好,不用国家来养老。

发现一个秘密,原来9键也可以用来输入小鹤双拼…………

流浪地皮2脚踢阿凡达,拳打星际穿越,被粉红吹成全球第一科幻了,真的吐了,张嘴就是宏大叙事碾压个人英雄主义。 :parrot_sad:

微软的手机输入法用着还挺好的,之前用谷歌拼音输入法里的小鹤双拼,但是手机的话感觉还是九键打起字来比较快啊,当然,电脑用着小鹤音形打字确实无敌,主要是打字节奏比较好,用习惯了就改不过来了。

1923 さんがブースト

红兴发穷恶,正好😷💀一大帮老坑,可以开始榨干剩下的人矿了

1923 さんがブースト

@橘猫量贩看电影
在你们对秦桧义愤填膺的时候,友情提醒,武穆的坟已经被刨,骨灰也被扬了

1983年,邓小平带家人去岳飞墓,问:是否是原物。陪同人员说:文革期间,被当成 四旧,岳飞塑像被砸烂,墓地被铲平。1979年重修后,才在坟头种上了草。

1923 さんがブースト

所谓“爹味”,就是不是爷们却又要表现得像个爷们。因为“爷们”虽然是男权意识形态构建出来的一个有毒的形象,但毕竟已经算是这个体系里比较正面的东西了,大多数人其实是达不到这么高要求的。做不到又要装样,那就变成等而下之的“爹味”了。比如“说教”(这是爹味最明显的表现),其实是一件非常“不爷们”的事——要么你就帮我平事儿,要么你就别理我,干嘛要说教呢?为什么自认为爷们的人,要做这么不爷们的事呢?——因为便宜啊!给钱太心疼,不如给忠告吧!我没有祖传的富贵,但我有一条祖传的DNA啊!

古いものを表示
Fedibird

様々な目的に使える、日本の汎用マストドンサーバーです。安定した利用環境と、多数の独自機能を提供していま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