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能是我第一次在選舉完沒有特別想要討論民進黨,反而是想要討論國民黨。
以總票數*投票率來說,兩黨事實上跟2018沒有什麼差距(國民黨甚至少了更多一點,但應該只是因為民眾黨/無黨籍分票)。說簡單一點,就是回歸地方選舉的常態,唯一比較不一樣是投票率又更低了一點。
國民黨身為反對黨,其實不太把主軸放在全國議題(如抗中),迴避了中國的任何討論。以往地方選舉還會有一些中國因素(比如說自經區、與中國進出口MOU等等),這次完全略過。如此一來,投票率一低,真的就是回歸地方基本盤。而勝敗就看兩黨各自的地方整合能力了。
事實上這發展這未必是壞事。
然而,中國這種作法,受到影響的人事實上就是原本不太支持目前政府的群眾,算是把原本非民進黨支持者中,因為前期疫情覺得「這次政府還ok」的人,洗回來變成「幹政府還是超不ok啊」那種感覺。而國安議題,或許多少會影響中間選民,但效果也稱不上顯著。充其量就是延續那種反民進黨或反美的情緒而已,而且國民黨選戰操作上也不太買單反美論述。總而言之,中國的干預即使有一些過往的長期成效,但在這次地方選舉也踢到了鐵板。就這點來說我反而是樂觀的。
可以想見的是,中國應該會想回去走傳統媒體以及地面統戰路線,剛好國境也準備開放了。然而,這次選舉的結果,會讓地面出現超多統戰空間,這點令人憂心。但也不是沒有可應對之處,畢竟相較於社群操作,對於地面統戰,民眾的警覺性不會太低。
總的來說,我選前的想法沒什麼改變:中國長期鋪陳的陰謀論有循序漸進的效果,但在這次選舉中,對民進黨和國民黨支持者反而沒有什麼衝擊性的改變(2018對國民黨有衝擊性改變),比較多的應該是對小黨支持者或者中間選民的效果而已。
把選民的現象「都」怪罪給中國,就有點像是把現象「都」歸罪給側翼一樣,都是一種「自我使用社群媒體的感覺」,然後完全不看不同時間點這些群體所製造的量體以及受影響的族群,真心奉勸學者們不要再生產這種論述。人家一代一線就不是這樣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