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人际关系的一些观察和思考:
1.最高明的猎人往往以猎物的形式出现,最高明的情感勒索者往往以受害者的身份出现。他们确实痛苦,确实委屈,因此很有迷惑性。被勒索者也因此要承受更大的痛苦。当被勒索者想抽离的时候甚至会自我怀疑,比如,我是不是太狠心太无情了?
2.有些人从初接触就是求助/倾诉姿态,要的不是解决办法,他们只是通过求助姿态满足自己“被看见”的需求。他们可能永远都不打算解决那些问题,因为他们认为,只有“残缺”的自己才能获得关注,问题解决了,就没人再看见他们了。
3.有些人找朋友是找缺失的那部分亲子关系的投射,比如小时候妈妈对自己不好,所以找朋友就想找妈妈姐姐类型的;小时候爸爸对自己不好,找对象就找个爹力十足的,天天给她用宝宝碗。习惯了找救命稻草的人,想要的不是健康平等的人际关系,而是共生关系,从有能量的那一方汲取养分。而能留在这种人身边的人,得符合两个要求,高敏感高共情大善人,且没原则没底线没边界(有时底线是一步步被蚕食的)。而有能量的那一方,因为权力的不对等,自己手握支配权,如果自我约束力和道德感不高,甚至会被这个关系变成施暴者——不管自己想不想成为——而这对关系中的任何一方都很危险。
4.上面描述里这样的人,我见过听过的,女孩居多(男的少,一是男的可能觉得爱不重要,从小麻了;二是在男性身上会以其他形式展现,另个话题了)。问就是从小被打压,缺爱。非常能理解女孩的童年处境,但把自己的课题扔给别人解决,对自己和别人都不负责任,很偷懒。人如果不想自救,谁都带不动。
5.虽然总结起来都很典型,但具体情况要复杂得多。不过有一条,当你发现你总频繁吐槽一段关系,但吐槽完还会替对方找补一下“但是ta人不坏”的时候,大概率这个关系已经让人难受了。
6.维系关系,菩萨心配雷霆手段可能有点太狠了,起码菩萨心但是有原则吧。
看到豆瓣上有个广播,非常有道理:
【在中国,你人身的安全不来自大街上查身份证的警察,不来自地铁高铁飞机的安检,不来自挨家挨户的防盗网,不来自小区保安。来自的是你我身边的普通人,能不能找到工作,工作能不能拿到合理的薪酬,房贷能不能每月还上,孩子奶粉钱读书钱,老人看病钱能不能拿得出。我们的安全感来自身边所有普通人的丰衣足食。】
不过,恐怕还得再补充一点。你人身的安全,根本上还是来源于:
——如果你所在国的政府不能保证上述“普通人能找到工作能拿到合理薪金小孩有钱读书老人有钱看病”,你是能用选票让它滚蛋,还是必须得用枪让它滚蛋,还是更糟,你根本就没有枪。
象友们,我白天挂了康复科,打开新世界大门!
之前我上过私教体验课,说了我体态一堆问题,然后我看别人说康复科这块比私教靠谱多了。我做完检查项目,刚好看到我经常去看病的医院有这个康复科,就挂号去问我的脖子前倾、骨盆前倾、扁平足(这些都是私教跟我说的)
医生说我高低肩,一点骨盆前倾,有点脊柱侧弯需要拍片确认。扁平足不算特别明显。
他说私教是拿特别标准的体态跟你做对比,办公室久坐的都会有点骨盆前倾。
拍片结果是脊柱正常,生理曲度存在。
说我没有脊柱侧弯,脖子不算前倾,最主要的是骨盆前倾。
然后他说没有脊柱侧弯就不是什么大事。
我说我后腰疼,医生就在我脊柱那边敲敲打打挨个确定位置,最后教了我两个拉伸臀大肌髂腰肌的动作+两个强化腹肌的动作。
就手把手教,看着我学会,我还记手机里了。
挂号费20,拍片360(脊柱正面侧面各180)。
拍片也算花钱买心安了,不然我老是胡思乱想我是脖子前倾还是脊柱变直啥的。
贫穷使我不敢看病,这一看发现,比我预想的少花好多钱!!
要我说中国教育里最彻头彻尾的谎言就是“努力读书才能以后不过得辛苦”。哪怕在学生时代,也不见得每个老师家长都相信高考是最公平的选拔方式,但“努力读书才能过得轻松”却一直是绝对的铁律。老师们天天在讲台上耳提面命,对台下说要想以后过得好先要大学考得好,提高一分干掉千人,都给我努力学起来!就连一学期难得拿两节课给学生们放个电影放松一下,选片都得是《当幸福来敲门》才行。
台下不具有被开除潜质的学生都信这套。听话的学生认这理,于是他们每天早上六点半爬起床七点出头就坐进教室扯开嗓子读书,一直学到十点半晚自习结束,回家时都还要往包里塞上两本书。不听话的同学其实也认这理,他们几乎每次从网吧回来,都会让身边同学监督自己,明天一定不再逃晚自习。
总有听话学生考上好大学,然后他们就会成为“通过努力获得回报”的典型例子,被老师一届一届传唱下去。对于中学老师来说故事讲到这里就差不多结束了,但对这些听话的勤奋学生来说,故事还远没有结束。
这些以前的勤奋学生过上了那种一直被社会推崇的正确的标准生活:考个好大学,再找个好工作。他们找了有头有脸的工作,去了投行去了政府去了研究所和明星互联网企业。他们继续过着早上七点出门晚上十点到家的生活,但这时身边已经没人再提起他们从小被许诺的“轻松生活”,他们也倾向于不去对比晚自习的下课时间和现在的下班时间,不去想是不是一直过着被以前的自己认为只是“暂时”的辛苦生活。
终于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开始忍受不了这样过下去,这些人在网上发帖抱怨,说听说以前的街溜子同学在老家当了健身教练,虽然每个月赚的不多但好像过得还挺开心的,为什么我就得一直都过这样的辛苦生活?这时候另一部分人就会在底下回复说,你别看他现在日子轻松,等到他老了以后该领退休工资时你就知道了!
看到豆瓣上有人提到,某国应对失业率,又出了更新也更骚的操作:
“我们这里是怎么解决就业率的问题的呢?假如你毕业&失业宅在家3个月以上,社区工作人员就会给你或你的父母打电话注册个类似微商的东西,这样你就成微商了,就业率就上来了。”
由此,我再一次意识到,以后,“怎样在事情没解决也没法解决的状况下,成功地把KPI刷了”,将会成为你国公务员最主要的工作内容。而那些真需要解决问题的事和人,请自求多福。
敏感等于聪明,敏感就是脑子好使。
概述:
敏感等于聪明,敏感就是脑子好使。敏感的人过得不好是因为环境不好,说白了就是世上蠢人多,而封闭环境如老中,蠢人尤其多。
提问:
你见过聪明但不敏感的人吗?
暴言:
不敏感就是一种笨,而攻击敏感特质的人都是蠢。
- - -
在看#简单心理 出的《#向内看见》,摘一些#HSP 相关内容。
「杰蒂佳・贾吉略维奇(Jadzia Jagiellowicz)的研究发现,高敏感人群更多地使用大脑中与“更深层次”信息处理相关的部分 (尤其是涉及细微差别的任务)。」
「比安卡・阿塞韦多(Bianca Acevedo )的脑成像研究表明, 高敏感人群大脑中的“脑岛”区域更为活跃。脑岛被称为“意识之地”,它整合了对内部状态、情绪、身体位置和外部事件的即时了解。」
「高敏感的特质已经被多项科学研究所证实。对高敏感人群的脑扫描研究显示,他们的神经活动与非高敏感者不太一样:高敏感人群更具同情心,更关注自己的环境,也更关注来自亲密朋友和伴侣的社会线索。当他们的大脑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时,他们也更需要从社交互动或刺激中退出。」
「更敏锐地感受和加工情绪线索,让高敏感人群对他人的同理 心更强,对事情的思考也更为深入。研究发现,这种特质也与工 作中的高绩效行为相关,比如尽责、同理心、忠诚和勤奋。」
「研究还发现,高敏感人群可以更优秀地处理自己的感觉和反应。 」
「2015年3月,《个性与个体差异》杂志对166名有抑郁倾向的 英国女孩进行了一项调查。她们在12周内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但 结果显示,只有其中的高敏感者的抑郁症状减轻。研究者认为, 这可能是因为越敏感的人越容易将所学知识内化并加以应用。」
「最近的研究发现了高敏感人群的环境敏感性特征。有心理学家 认为:
• 与消极经历的互动,会增加高敏感人群罹患精神病的风险。
• 与积极经验(包括干预措施)互动,可增加高敏感者的积 极成果。
也就是说,在恶劣的环境中,高敏感者可能比别人做得更糟;但在良好的环境中,他们可以比别人做得更好。研究认为,高敏感者的能力和对能力的信心可能有很大的差异。这取决于他们是在一个有压力、没有支持的环境中成长,还是在一个非常好的环境中成长。」
吾心吾行澄如明镜,所作所为皆属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