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しいものを表示
我看不懂日语了 さんがブースト

这次监考的搭档是一个刚毕业的23岁小姑娘,见第一眼我就辨认出来她身上的社恐气息,出于社恐间的惺惺相惜,我很自觉得没有强行搭话。前面两天的时间,我们俩除了工作需求,全程没有说过一句话,第三天的时候,她开口问我教什么科目,我以为寒暄要开始了,就也问了她的任教科目,得知她教语文之后,我几乎是无意识地脱口而出“我很讨厌语文”(估计是监考监傻了),话说出口就觉得可能很冒犯,看到她吃惊的表情就想着要赶紧解释,找补了一句“不过我觉得文学和语文是两码事。”话音一落就看到她眼里向我发射出blingbling的光芒,一个劲地点头说现阶段她最大的苦恼就是平衡不好教语文和教文学二者之间的关系,她说她曾经很爱语文,所以想当语文老师,读了文学专业之后爱上了文学,更想当语文老师,可是她的老师告诉她如果喜欢文学更适合去当作家当学者,去当语文老师可能会痛苦,她以前不太懂这话,教了两年书之后就懂了。
到这里就算是打开了话匣子,她问我高中语文课本里我最喜欢哪篇课文,我说不知道是那些文章本身无趣还是老师讲解得太无趣,我从来没喜欢过老师正儿八经讲过的课文,我最喜欢节选的那篇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我在早自习的时候反复读过很多遍,我还喜欢卡夫卡的《变形计》,还有出现在选修读本里的《卧虎藏龙》,这是三篇很不被重视的课文,但我从这三个文本里模糊意识到,文字能带给人的,应该是跟想象力和美感有关的东西。我说我的高考语文其实考了120多分,但事实上除了文言文的部分,我很少听语文课,我是用学数理化的方法学语文的,对我而言最好的高中语文老师是试卷的标准答案,因为标答会告诉我如何得分。这种用学数理化的方式学语文的方法给我带来了不错的分数,但代价就是我在日复一日的机械模仿中文字的感受力的磨损,所以我讨厌高中语文。
她很认真地听我抱怨,一直点头以示理解,然后她给我讲她的高中老师和她所受的高中语文教育。那是一段跟我完全相反的经历,她的老师很棒,因为她的老师让她意识到语文课可以做到强输出,这种输出可以涵盖精神、情感、审美、道德各个跟人的成长相关的领域,她说她一看到她的老师就很开心,所以希望自己也能成为那样的老师,接着她给我讲她的大学生活(我们俩是校友),她在课堂上获得的那些心灵的启迪,她的志同道合的同伴以及泡在图书馆的日子,她说真希望可以一辈子都过那样的生活;当然,还有工作两年后所遭遇的彷徨暗黑时刻。我在听这些的时候,都觉得无比熟悉,好像回顾了一下自己过去十年的人生,但我一直没有说话。
最后,她说她不想结婚,她说她读了很多女性主义的书籍,意识到传统的婚姻生活不适合她,她只想能尽快有一间自己的房子,然后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做自己喜欢的事。
但是她说这个时候表情和语气却是低沉的,仿佛这是一个遥远而无法实现的梦想,这个时候我就知道我该说话了,我告诉她,她想要过的那种生活我正在过着,我告诉她我是如何一步一步克服重重障碍获得眼前的生活并且还会一直在这条路上走下去,于是她的眼睛再次恢复明亮。后来工作的间隙里,我们见缝插针地聊天,直到今天工作结束。
告别之前,她很郑重地面向我对我说:“X老师谢谢你,谢谢你让我很确凿地知道,我身边就有人在过着我想要的那种生活,这对我来说很重要。”我说我知道,我还知道你很快也会拥有这种生活的,她点头,然后我们说了再见,并且没有加微信。

我看不懂日语了 さんがブースト
我看不懂日语了 さんがブースト

黄文说骚话口气太像协和语,我真的忍不住脑补两个大佐互相夸赞:你的,小批,紧紧的有!你的,鸡巴大大的!

我看不懂日语了 さんがブースト

存的免费ppt模板网站找不着了谁来救救我救救我救救我救救我救救我

我看不懂日语了 さんがブースト

中国人有毒思维在于不管是工作也好还是业余时间的自我成长和学习也好,一般已经很少聚焦于事件和自我本身了,而是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我要甩开近处远处的一大批人,成为受人艳羡的“上等人”。简单来说就是从出生起就活在0-14亿规模的大逃杀游戏阴影里,一生都在比较,哪怕是兴趣爱好层面,对于刚起步的新人都忍不住自己磅礴的修正欲,就比如说每次刷到自学乐器那种弹琴视频,下面必有人要跑出来纠正:你这手型不对啊,越练越弹不好,找个老师吧。
这种例子真是屡见不鲜(甚至同人女产出也要攀比,还什么粮性竞争把这个概念解释给洋妹人听完估计都觉得你们是疯子😱)小画家审判厕也遍地都是,一边对自己的水平感到惴惴不安,一边又忍不住刻薄到极致去赛博支教挑别人的刺。在互联网角落说别人作品垃圾人家能看到吗,最熟悉那些话的是自己,伤害的也是自己。
但这是个体的错吗?说到底大家都是生活过太苦太不自由,惯性地要压迫一些东西鄙夷一些东西才能把不忿感填平。而且人的基因决定了人是需要优越感的……这是一条趋易避难符合本性的路,环境将其放大,创害了所有人。
根本上来说是无解的,缓释方法可能是少恨一点无关的人(因为多半恨错了)
另一点不适用于所有人的馊主意就是精神上和肉体上都远离其他人类能减少当人的苦恼,以吃维生素d补剂的心态定期补入适量无害社交,以上。祝大家都好。

スレッドを表示
我看不懂日语了 さんがブースト
我看不懂日语了 さんがブースト
我看不懂日语了 さんがブースト

我觉得“自杀”,尤其对中国人来说,是很不公平、很痛苦的一件事,你我都明白,我们不是新闻上偷飞机驶向大海的西雅图年轻人,也不是文学小说中寂静地开车沉入湖中的日本人,大部分人难以忍受的,都有具体的根源,是社会杀死了他们,而面对这种“自杀”,你能说尊重各人命运吗。

我看不懂日语了 さんがブースト

我心里的双胞胎故事只有一个并且在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人提了一百遍。就是日本那个去你家综艺里拍到的,失散多年的双胞胎相遇并成为恋人,相恋后发现彼此生日是同一天来自同一个地方还以为是天赐的缘分。结果结婚前发现原来彼此是兄妹,缘分原来是血缘的缘。无奈分手后男方无法接受这种痛苦自杀了,最后女方在垃圾堆一样的房间里讲述了这一切。

我看不懂日语了 さんがブースト

印象太深了,垃圾房中唯一干净的地方供奉着恋人的灵位

我看不懂日语了 さんがブースト
我看不懂日语了 さんがブースト

我妹的守宮正在脫皮,這個戴帽帽的樣子也太可愛了吧 :ablobhearteyes:

我看不懂日语了 さんがブースト

看到呢个猫屁股模仿长毛象的嘟我就去欺负了一下猫

在搞这种事上就是一点拖延症没有的

我看不懂日语了 さんがブースト
我看不懂日语了 さんがブースト

逛小红书 两个长得很像的女孩子在高中相遇后成为了朋友 经营了一个友谊账号 结果今天发现她们其实是双胞胎 被弃养后去到了不同的家庭...

我看不懂日语了 さんがブースト

这段话想说很久了,可能说着会有点怼人的感觉,没有错,确实是有这个意思。
在豆瓣生活组看过一个帖子,内容可能有点出入,大概就是有个人在微博刷到一条陌生人说想死,几条负情绪的微博。这个人怕出事就打电话报警。报警之后又看到陌生人说警察还有爸妈周围的人都知道了,骂这个报警的人。这个报警的人就有点委屈同时又有点不解说,之前被科普说网上想死是求救的信号,自己是不是做错了。
评论基本都是站在报警人这边。有的说这个人不该把这些东西随便发在微博上,发微博不就是会被人看到吗,想自己呆角落就写日记去啊。还有的说反正自己以后看到了也会报警,但求问心无愧。
我有几点想说:
1.说想死并不意味着要自杀,正如抑郁情绪和抑郁症是两回事。微博这些平台是广场没错,但并不是只有心里健康的人才能发。说想死的话也是一种情绪发泄而已,都可以发,也不需要人拯救。经常上网的人已经习惯在网上发真实无修饰的话,这并不是他们在求救的意思。
2.请没有接受过专业心理咨询的人不要做这种随意报警的事。
第一,明明可以选择在评论安慰或私信询问是否需要帮助,却偏偏要选择做这种让别人难堪给别人生活添麻烦的事,这真的是正义之举吗?
第二,网络报警阻止说想死和在现实看到有人在河边想跳上前劝阻的情况不一样。在现实可以劝说完就走,也不会打扰到这个人的生活。那才叫做了好事。
第三,请不要高估自己的人性。打电话报警是为了救人,之后被人骂而不是被感恩的时候觉得委屈。是不是在那一个瞬间有种想当英雄却不能的挫败感,是不是觉得对方不知感恩?设想一下,这么想的人多了会不会变成集体的网暴指责这个人不知感恩?
第四,知道只是想在网上发泄最后却召开家长警察的人是怎么想的吗?
”我只是发泄一下,一时想不通而已,为什么要把事情闹这么大?为什么要把无关的人卷进来。”
报警的人有没有想过,如果说想死的人真的能依靠ta的家人朋友老师领导,那她怎么还需要在网上发泄呢?或者她选择在网上发泄,是不是因为她就是不想让身边的人知道,因为她觉得别人帮不了她只能自己帮自己呢?
我真的恳求这些凭着自己朴素的正义观的人,不要再发挥自己朴素又冲动又帮不了人的做法了。如果真的那么想帮别人,先去学专业心理知识再来说。或者干脆就视而不见,不要理也不要管。

唉其实真剑的大家我都喜欢,每个人我都能看到很多很多我喜欢的点,大家都太好了真的没法做单推人

感觉外道众比人(半个人?)还单纯就挺讽刺的,啊啊啊啊啊果然恶魔在人间啊

古いものを表示
Fedibird

様々な目的に使える、日本の汎用マストドンサーバーです。安定した利用環境と、多数の独自機能を提供していま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