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しいものを表示
1923 さんがブースト

让一个人挣不到钱,是一个国家最无耻的处罚手段

春夏是我没怎么关注的一位女演员。对她的了解大概仅限于几年前,朋友向我安利「踏雪寻梅」,说她作为女主角演的不错。但这部电影我一直没来的及看。

刚刚得知,她由于在11月时声援白纸运动,微博言论被翻出来,遭到秋后算账,今后演艺事业会就此止步,恐怕未来无法再出演更多角色了。

我去翻了翻她的豆瓣影人资料,92年12月的女生,现在正是事业上升期。我也看了那些所谓的「支持言论」。老实讲,我觉得她表达的都是一个心地善良且正直的普通人想表达的观点,若换做是非明星账号发出来,可能就是禁言、销号,最多网警叫过去喝次茶,接受个训诫,写悔过书也就到头了。

作为前影视行业从业者,我深知「遭到封杀」的严重性,对于一个演员,是比训诫、罚款、行政处罚、坐牢、甚至遣送出境更加严重的结果。

影视制作公司、艺人经纪团队、院线上下游、视频/影视平台,统统会进入黑名单。作为演员,无法演戏,不会在影视行业里留下任何姓名,甚至,连转行做一个网红的机会也没有。

不让你说话的结果,是让你没有谋生、没有挣钱的机会。

让一个人挣不到钱,是一个国家最无耻的处罚手段

twitter.com/whyyoutouzhele/sta

1923 さんがブースト

我有一个感觉,中国的历史进程,用车轮来类比是不对的。它更像是山坡上的巨石,平素看似岿然不可捍动,其实各种应力都慢慢聚集。等你刚意识到它在动,下一秒就突然一溜跟头滚下坡谁也拦不住。而现在这个阶段,就是应力聚集到快要有点晃动的时候了。就拿文化产业来说,你看前几年封杀这个企业那个明星,从来都是对方瞬间化为齑粉,而巨石本身晃都不晃一下——你不想挣这份钱有得是人想挣,歌舞升平的节奏一点都不受影响。可是慢慢的你会发现,被封杀的对象,开始有活得比原来更滋润的案例了。而中国本身的文化产业,则明显比原来更贫瘠,有种掩饰不住的人才凋敝的疲态(春晚只剩成龙了,而且连歌曲都要抄袭,这是整个行业水平下滑的体现)。也许你会说,文艺领域不重要,毕竟只需要嘴硬咱就能说没退步。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说,即使是一个完全不被人卡脖子,完全自己说了算的领域,都可能因为傲慢和瞎折腾搞成一派衰败模样,那么在涉及更实质内容的领域,这块巨石习以为常的蛮横,得给自己累积多少内伤?我说“应力聚集到快要有点晃动的时候了”,就是这个意思。

1923 さんがブースト

有网友发现 ,今天国内的社交媒体上各路官媒突然开始渲染中美可能开战的消息
疑似与美众院议长麦卡锡计划访台有关 twitter.com/i/web/status/16194

1923 さんがブースト
1923 さんがブースト

王剑有句话很有启发,说是过去这些折腾,共同的问题都是“把本钱当耗材”。他说的是人口问题,解释为什么年轻人都不愿意生孩子了。我觉得还可以接着讲:即使是以一种最冷酷的反人性的思维模式,在割韭菜的时候也应该有意识地区别哪些是根哪些是叶,否则就不只是坏而是蠢了。比如人口问题,就算你把女人当生育工具吧,好歹也应该知道女性才是本钱,你搞计划生育的时候不是挺能耐的吗?现在男女比例失衡问题这么严重,就算大家都想生孩子也没有足够的育龄妇女,闹到这一步不是蠢是什么?又比如经济形势,你所有大撒币大基建的底气都来自和西方的关系,但是你挣到点钱之后所有的资源都被用来破坏这种关系。就算有钱任性吧,也不能用盖工厂挣到的钱买大铁锤用来砸自己家工厂啊?这不疯了吗?

1923 さんがブースト

我一直都觉得,所谓“中国人爱存钱”是个可疑的说法——日常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存不存得下来钱,更多取决于收入而非习惯。这个帖子里的计算,可以说是连这个前提都推翻了。另外提供一个旁证:2022年居民新增存款16万亿,比2021多了6万亿,其中活期存款与过去均值水平接近,定期存款则超额增幅接近4.5万亿。这说明啥?说明大多数新增存款,都来自“暂时用不着这笔钱”的高收入群体。至于低收入群体——他们根本就存不下来钱。

1923 さんがブースト

我觉得吧,电影院里大声背诵满江红,也是能理解的:就墙内这环境,能在公共场合声嘶力竭大声嚷嚷又不被抓起来,这几乎是唯一的出口。

1923 さんがブースト

RT @mafan2020@twitter.com

Project Veritas这个为了满足美国韭菜的阴谋论竟然也满足了国内的。

在国内被热搜挺匪夷所思的,尽管视频里提到辉瑞高管承认制造突变病毒,但也提到病毒来自国内某实验室。

🐦🔗: twitter.com/mafan2020/status/1

1923 さんがブースト

三体宇宙,如果只停留在文学脑洞的层面,当然是无所谓的。然而它是组合拳,这个系列的可怕之处,是先精心构建一个思想实验,使你只能得出反人类/反文明的结论。然后在你还以为这只是科幻脑洞的时候,人家就以影视化的语言,把这个理念以可视化的方式深深植入普通大众的心中。同时也暗合利维坦“不惜个体代价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宏大叙事风格——可是绝不明说,让你抓不住把柄。于是,普通大众心中原本就有的纳粹主义意识形态就相当于如虎添翼,既有理论体系支撑,又有生动催泪的故事作为案例。这时候你再来解构,就来不及了。我能想到的上一个例子,还得追溯到20世纪初所谓“德意志民族的生存空间”。这个概念也是同样似是而非且极其危险的——哪个民族不需要生存空间呢?严格来说这个说法也没错。但是如果你第一时间没有充分且有力的反击,把这句话里面包藏的危险和谬误完整揭露,它就会把自己的毒素源源不断的释放出来。等你醒悟过来的时候,已经成了气候,一切都来不及了。回到三体宇宙,就好比“没有人的文明毫无价值”这句话吧。对不对呢?当然是对的。但是反过来说,没有文明的人也毫无价值,这你咋不提呢?而且怎么着我就必须得在人的存续和文明之间做选择了?你事先真的开过会吗?是咋投票表决的?是谁亲自指挥亲自部署说必须这么干的?开脑洞可以,用影视语言把这些似是而非的东西用唯美的视听体验做实,这不是洗脑是啥?而且说到做实,你咋只敢做实有视觉美感的那部分呢?咋不敢把你说的“为了人类延续吃掉女人”用镜头做实呢?你一边啃美女的骨头一边说:没有人的文明毫无价值,看看观众是什么感觉?

1923 さんがブースト

说到牺牲,澳大利亚一战的时候自愿参战40万,伤亡21万,超过一半。这是啥概念呢?简中小粉红在志愿军伤亡问题上,会说美方估计的数字是恶毒污蔑,为啥?因为按美国的数字,志愿军伤亡超过40%(100/240),这怎么可能呢?也就是说,单就牺牲精神来说,其实三体国也是真的很怂的。

1923 さんがブースト
1923 さんがブースト

《三体》电视剧是怎样粉饰文革、为有权者讳的?我很喜欢这部剧,刚刚看完了最新播出的第十一集,叶文洁的文革戏基本结束,可以对这段戏进行一个评价。无论刘慈欣小说在文学上存在怎样的不足,三体原著对叶文洁背叛全人类的动机的描写处理得还是很好,让小人物去背叛全人类,这是惊天动地的大事,需要足够的动机支持,文中花费大篇幅布局了三层冲突,层层推进矛盾不断加深。第一层是亲眼看到父亲被母亲和妹妹背叛,亲眼看到他在文革批斗中被一众红卫兵活活打死,全场师生无人相救。第二层是遭到有好感的白沐霖突然背叛,然后在看守和查案过程中被虐待受苦。第三层是在红安基地被自己信任的雷政委利用,用完后又抛弃。这层层推进让叶文洁感受到自己遭受的苦难,并不来自某几个恶的人类个体,而来自所有人,所有人都在助纣为虐而“无人忏悔”。对此,《三体》电视剧做出了几个聪明而“正确”的“小改动”。第一,删去了叶文洁亲眼观看父亲遇害的戏,并把叶父之死从被红卫兵当众打死改为在牛棚中上吊自尽。这一改动让叶文洁的动机大为削弱,可比照《权游》对二丫(Arya)的动机布局,有三个点对人物内心转变的触动最大,一是当面看到至亲死去而无力阻止的痛苦,(1/3)

1923 さんがブースト

关于TikTok的审查,我也只是看到几个评论截图,具体情况不是很清楚。不过中国人搞审查,一向都是非常专业的。最高明的地方就是,他们几乎从来都不是一刀切地不让发,而是以各种明里暗里的限流降权,让你自己去琢磨。最后你为了避免麻烦,也只能尽量小心。而审查的要义,正是让你养成一种自我审查的习惯。你看简中经常有这样的事,每次有人说什么什么发不出来,就有人反驳说我就发得出来。他们说的都是真的,只是后面有人在笑。

t.me/twitter_translate/14737

1923 さんがブースト

看到有人吹流球2,说这是中国文艺事业的新篇章,“不是什么区区电影行业”。心想怎样现在写影评都这味儿了?然后继续看,说是流球2跟别的好电影比,“有点是孙中山和袁世凯的区别”,就觉得这人肯定是嗨过了。再看最后一句,“希望这次出门不会导致感染”,哦,还是个防疫爱好者,似乎有点理解了。而故事的最后结局是,由于提到了孙中山袁世凯,这个帖子的转发和评论被站方开启了隐藏……笑疯了我了,这不整个就是一个闭环的流浪地球宇宙吗?

1923 さんがブースト
我看流浪地球2的时候就在想科技都这么发达了,要送先遣队早送出去七八波了,要出别的方案也不是没有,但大家(中方)就好像在死磕把地球整个运走这么个看起来很悲壮实际上emmmm的选项,哦还有一半人口进不了地下城要被牺牲……对比一下现实,好像变成讽刺片了 :aru_crylaugh:
1923 さんがブースト

影视作品里要表现悲壮,一定要做足铺垫,让观众相信牺牲是必要的。(《不要抬头》里对此就有一个反讽,明明可以用无人机完成的任务,非要选出个宇航员当英雄)从这个意义上说,观众能入戏,就意味着他们相信电影里的那个社会的决策机制,是在充分尊重人命,并且考虑过其他所有可能之后,实现没办法了,才会做出诸如非要牺牲一半人+移动整个地球这样的下策。而经历过动态清零乱象之后的中国观众,如果在看流浪地球的时候还能如此入戏,还能有如此的信念,我就真的实在是没什么好说的了。

1923 さんがブースト
1923 さんがブースト

我很好奇,写出“我很好奇幕后制作人员的心态,他们一定知道自己参与创造了多么伟大的东西吧,他们怎么受得了,受得了对着其他人闭口不言”这种句子的人,到底是什么心态?他一定知道自己写出了多么扯淡的东西吧?他怎么受得了,受得了对他人公开发表这种东西?

1923 さんがブースト

中国科幻电影异军突起,有人说是另起炉灶,有人说是别开天地。其实都不尽然。我的理解是,它既是新的,又是可以跟西方科幻宇宙无缝链接的。因为它完全可以被视为以前我们所熟悉的那个科幻宇宙的某种前传。

为什么这么说呢?不知道你有没有一个疑惑——在以前那种火力全开打外星人的爆米花电影(比如独立日和安德的游戏)里面,那些具有整齐划一的思想,为生存不择手段,既不尊重异族,也不尊重族群内部个体意志的外星文明,是怎样做到既有高科技,又完全看不到与我们已知的人类高级文明形态类似的人道主义价值观?简单说就是,开着飞船侵略地球,只知道拿着激光枪突突突,既没有哈姆雷特也没有大宪章,这怎么可能?

现在,中国科幻正在试图回答这个问题。那就是用大刘宇宙观告诉你:很可能真实的情况是,这些外星人原本也是有哈姆雷特和大宪章的,只是因为生存压力,慢慢丢失了这些。

你想想,一个数百光年外孕育了高级文明的行星,本来是跟现在的人类一样有科技也有人文的,但是在面对恒星级危机时,先是“流浪某球”计划搞了上千年,然后是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为了生存不惜一切代价”的价值观,同时也相信了黑暗森林法则,整个社会越来越极化,最后干脆以神经/生物科学的方式重启整个物种(自我虫族化),等它们流浪到地球附近的时候,这可不就是安德的游戏里的剧情?

同样的剧本,只用做一点微调,就能解释迄今为止所有那些难以理解的外星反派,是怎样一步步混成你所看到的这个样子的。这岂不是就相当于以前所有涉及(凶恶的)外星文明的科幻电影的某种“前传”?

你再想想,如果能把这个故事讲圆,这是多么激动人心?这就意味着,中国人创造了一个碾压一切太空歌剧的终极太空歌剧,或者说是撰写了一部摧毁所有宇宙史诗的最宏大的宇宙史诗:一部反史诗的史诗。

连续好几年没看过春晚了,也不关注。

古いものを表示
Fedibird

様々な目的に使える、日本の汎用マストドンサーバーです。安定した利用環境と、多数の独自機能を提供しています。